2025年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,TVB女主播们凭借专业表现与独特魅力,成为赛场外的“第二焦点”——从马凡舒红裙惊艳开幕式,到争议杂音事件全网热议,她们用实力与话题点燃了观众的热情,更掀起体育传播领域的性别讨论。
“过去男解说吼全场,现在观众更爱听她们聊战术。”(体育评论员宋扬)
回溯中国足球解说史,女性长期处于边缘。1997年王娣成为首位职业女解说员时,因“山东口音”“情绪化”被质疑;而如今,仅咪咕平台数据显示,世界杯期间女性解说内容点击量占比达47%,弹幕互动率超男性同行12%。
以马凡舒为例,她不仅是央视体育频道收视保障,更凭借冬奥会、春晚等跨界经验,将足球解说从“技术流”拓展至文化共鸣。本届世界杯首周,其单人直播间观看峰值达3200万,弹幕关键词top3为“专业”“亲切”“治愈”。
“观众既要专业度,也要人情味”——前体操冠军转型主播吴柳芳
(1)专业破壁机
“女解说更擅长拆解战术细节。”前国脚孙继海在访谈中举例:马凡舒解说荷兰队343阵型时,用“三明治防守”比喻让新手秒懂,相关科普视频播放量达4700万。
(2)情绪连接器
数据显示,女性观众更易被感性表达打动。巴西爆冷出局时,刘语熙哽咽说出“内马尔的眼泪也是足球美学”,相关话题登上12国热搜,被外媒评价“东方诗意解读”。
(3)争议双刃剑
某平台调查显示,68%的观众认为“杂音事件”过度娱乐化。传媒学者李铭指出:“公众对女性从业者的道德审视更苛刻,需建立专业评价体系”。
“不要让她们困在颜值审判里。”(资深制片人张斌)
这场世界杯证明,当绿茵场的呐喊与演播室的智慧交织,“她力量”早已不是点缀,而是现代体育传播不可替代的声部。正如马凡舒在争议后首次亮相时所言:“麦克风前的每一秒,都是我们对足球的告白。”
发表评论